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动态 >  
53岁北漂保姆偷偷写出长篇小说:写作是唯一让她觉得自己还有价值的事-环球微动态
来源: 互联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25 09:21:03

初中毕业后辍学,30岁丈夫离世,下岗,为了挣钱、还债到处打工,居无定所,36岁开始北漂做保姆。

这是尹晓炜至今的一生,在无数突如其来又平静的苦难中,只有一个支撑点——写作。

写作是她痛苦的出口,是陪伴,是唯一让她觉得自己还有价值的事。


【资料图】

靠着这样的精神动力,她白天做保姆,晚上写作,写出了一本长篇纪实小说《北漂》。

1970年,尹晓炜出生在黑龙江依安县,出生时家里已有6个孩子,没人重视她,差点把她送人。

父母都没文化,只能干体力活,生活条件艰苦,她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剩下的。

上学的学费要靠自己三分五分地攒起来。

她从小没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过,除了看书。

她爱学文科,理科不会,上物理化学课时,她就自己在底下写作文,编故事。

作文是班上写的最好的,常常被老师当成范文。

初中毕业后,她就不上学了,在家待业时,没事总抄书,哪里有书就借回去看,但一直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写作学习。

1992年,她开始在父亲上班的建筑公司上班,做力工,不久后公司塔吊缺人,她又报名学塔吊,跟师父练了几天后就开始独立顶班了。

下雨后,启动塔吊电钮常常会被电打,胳膊上因此留下一道道红印子。

工资一个月最多就500块。

2000年,遇上东北国营企业体制改革,尹晓炜下岗了,刚结婚没多久的老公因为肝癌离世,留下的只有五千块的外债。

30岁,家没了,工作没了,这对尹晓炜是个巨大的打击,不知道人生下一步该怎么走。

但她是结了婚的人,只能靠自己。

她先是去了大庆一个幼儿园当生活老师,又去到江苏投奔远房亲戚。

在江苏的三年是她人生中最难熬的三年。

因为不会方言,在当地找工作一直不顺利,挣钱不多,朝不保夕,还背着外债,生活特别难,经常哭。

有几次还险些有生命危险,经过这些事,尹晓炜觉得自己命硬。

日子难熬的时候,找不到别的出口,她就写东西,把满腔苦闷都庆祝庆祝倾注在笔下。

融入不了江苏当地的生活,她听人介绍来到北京做保姆。

36岁,第一次来北京,在家政公司睡了几天,就找到一家客户去干活。

在北京做保姆的十几年,什么人都遇到过,找各种理由刁难她的,不让她晚上写作的,不按时给工资的。

为了写作,尹晓炜常常晚上在厕所里偷着用手机写,雇主家的废纸,不要的包装盒、信封,都留下过她的笔迹。

2017年,她遇到鸿雁社工,人生中第一次有人一对一指导她写作;2018年,她又参加了“工人大学”,圆了读书的梦。

在鸿雁,她也曾遇到委屈的事。

鸿雁社区有一个项目叫小梦想基金,是资助方给的活动经费。

2021年是疫情的第二年,国家号召就地过年,尹晓炜和鸿雁社区的几个姐妹就申请了小梦想基金,用这笔钱买了菜,各自又掏了钱,才凑齐了一桌年夜饭。

后来一个老乡来了,看见她就凶了一通,以为她是吃白食的。

这件事一直憋在她心里。

2019年,她有了要写长篇小说《北漂》的想法,把自己在北京做家政的经历写成一本纪实性小说,为了等一个能给她独立房间的雇主,拒签了好多单,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稳定工作,对她收入影响很大。

后来遇上合适雇主,白天干完活,晚上就动笔写一点,有时候还在家政公司的地铺上写。

前后三年,才终于写完。

在外漂了这么多年,她一直想有个自己的家,于是用这么多年攒下的钱在章丘买了一个小房子,其中一间被她做成书屋,把书都放了进去。

现在她还在做保姆,想多挣些钱装修房子、养老,出版社的编辑正在看《北漂》能否出版。

写作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微小的梦,也是闲暇时间唯一的陪伴。

经历了那么多,她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按照计划走,没有能力去选择生活,那就顺着它,活下去,适应命运,适应社会。

以上就是关于53岁北漂保姆偷偷写出长篇小说:写作是唯一让她觉得自己还有价值的事的相关信息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